本网讯(通讯员张瑞祺)近日,以“《习近平经济文选》(第一卷)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”为主题的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第35届学术年会在海南三亚市清华三亚国际数学论坛校园成功举办。此次会议由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与清华大学共同主办,清华大学william威廉中文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、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、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院承办,《政治经济学研究》《政治经济学季刊》《World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 》《当代经济研究》《海派经济学》等期刊编辑部协办。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、中共中央党校、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复旦大学、武汉大学、厦门大学、四川大学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全国10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00名专家学者、期刊编辑和在读硕博研究生参会,学院副院长刘勇教授及硕士研究生李晓云、张瑞祺受邀参加此次会议并作论文宣讲报告。

10月25日下午,我院研究生李晓云同学在分论坛四作学术报告《民营企业家是“自己人”还是“异己者”?——基于劳动价值论对熊彼特范式的批判性审视》。他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企业家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位。具体而言,企业家价值具有双重限度:最低限度是其作为雇佣劳动者组织协调等个人复杂劳动价值,最高限度是其“催化剂劳动”释放企业全体工人的集体力潜能,从而实现的倍增效应。必须明确的是,倍增效应实现的前提一定是工人的活劳动。因此,在当前的社会主义中国,应引导民营企业家充分认识其与工人是共荣共生的“自己人”关系。

10月25日下午,我院研究生张瑞祺同学在分论坛六作学术报告《货币、资本与金融的劳动本源回归: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分析》。他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,揭示货币、资本与金融作为劳动价值的衍生形态,其运行机制深刻影响劳动价值的实现与实体经济发展。在全球金融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交织的背景下,货币、资本与金融对劳动的异化效应日益凸显,冲击价值创造的本源。因此,必须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出发,揭示异化机理,通过制度创新推动货币、资本与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。这既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要求,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。

10月26日上午,我院副院长刘勇教授在大会作题为《社会主义资本的底层逻辑:基于“资本是积累的劳动”唯物史观阐释》的学术报告。刘勇教授以“资本来到世间,从头到脚,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”著名引述开篇,指出这一论断揭示了“资本主义资本”原始积累的特有本质。通过对《资本论》三卷的文本分析,刘勇教授梳理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二重性的论述。在此基础上,刘勇教授结合张宇教授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2025年第8期发表的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理论再认识》一文核心观点,以及恩格斯在《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》中提出的“资本是积累的劳动”这一命题,深入分析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的特殊性。他特别强调,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,资本应当重新嵌入社会生产链条,回归其作为“积累的劳动”服务活劳动的本源职能。
我院政治经济学团队在总结参会体会时特别提到,通过参与高水平的学术研讨,不仅能够及时把握学科发展最新趋势、拓展学术视野,更重要的是在与领域专家的深度交流中激发思维火花,从而为后续的学术探索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动力。